“破圈式”生长的文化市集
2023-10-16
周末摆个什么摊好呢?每逢假期和双休日,各地文化市集人头攒动、方兴未艾,有主打阅读分享的图书市集,有聚焦于手工艺制作、非遗传承的艺术类市集,还有以露营器材、咖啡、唱片等垂直品类为卖点的主题市集。在某社交平台搜索“市集”这一关键词,去年4月共有约30万篇笔记,如今已激增至近200万篇,还有文化市集带动周边商圈客流上涨50%。
文化市集,文化的创新创造是核心。不同于贩卖日用品、食品的传统“摆地摊”,文化市集以文化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,“有趣”“有知识”“有腔调”是其基本色调。古老的造纸技艺,传统的篆刻艺术,时尚的潮玩手办,妙语频出的脱口秀表演……汇聚古今中外多种文化元素的市集,搭建了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桥梁,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质和精神魅力,激发出文化创新创造的新兴活力。
在参与者眼中,文化市集不仅是“买买买”的消费场所,更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。围炉煮茶、汉服穿搭、古典戏剧都可能被搬到市集现场,观众除了获得惊鸿一瞥的新鲜感,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、沉浸式夜游等方式参与其中。文化市集提供的场景互动,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也让历史文脉得到赓续传承。
文化市集并不是“野蛮生长”,通过统一的组织、运营和传播,不仅规范了经营业态,更汇聚起文化创新的聚合力。相同爱好的人们在市集上找到共同话语,形成紧密的社交圈,也通过交流获得新的灵感与创意。从在场到在线,共享和互动生发出文化新内涵。文化市集对客流的聚拢效应,帮助文化前沿的探索者、创造者得到与付出相匹配的经济回报,使看似小众的文化业态逐步垂直细分,实现“破圈式”生长。
文化市集在各地如火如荼发展,在带动城市“烟火气”的同时,基于地域、民俗、节令的文化特征仍是根本。一场成功的文化市集,既要有“文艺范”,也少不了地方特色。江南的文化市集不妨主打婉约、清新,东南的文化市集自带浓浓的“古早味”,西北的文化市集可以突出边塞气象……总而言之,让每个逛市集的人想起脚下的土地、记忆里的乡愁。
文化市集不仅创造了新的消费场景,也吸引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,利用业余时间当起兼职摊主,用青年人的方式传播文化、创造文化。除了现场设摊,许多摊主还通过直播、短视频等形式,打通线下和线上,甚至让文化“漂洋过海”,打开世界欣赏中国文化一扇新的窗口,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,成为助推文明交流互鉴的“使者”。
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
作者:王钟的
编辑:赵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