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石渠讲坛---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公益讲座”在商州区图书馆开讲
2022-12-09


张艳茜教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路遥与他的《平凡的世界》。首先,她介绍了路遥从青年农民到青年作家、从平凡到不平凡的人生历程。张艳茜教授先是回忆了她与路遥先生同在古城西安建国路83号院(陕西省作协大院)工作期间的所见所闻。她以路遥邻居、同事的身份用独特视角和真挚的感情,带着敬重、思念和惋惜的复杂情感,追忆了与其毗邻而居的那些日子。接着,张艳茜教授给我们详细讲述了路遥从出生到成为作家的那一段历史。路遥1949年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石咀驿乡王家堡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,7岁时因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;1966年,文化大革命期间,他曾担任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,于 1969年回乡务农。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,其间开始文学创作。
其次,张艳茜教授通过自己的独到解读,为我们还原了路遥创作《平凡的世界》前后的心路历程。1982年他创作的《人生》发表,并迅速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,在此后的文学创作中一度陷入难以超越《人生》的痛苦之中。但路遥没有就此止步,他一心想着超越自己。于是他回到陕北家乡,开始为创作“规模很大的书”做准备。他深入生活、搜集素材,开始了《平凡的世界》的创作。1986年,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部首次出版。1988年,三部《平凡的世界》全部出版。
最后,张艳茜教授还揭示了《平凡的世界》的现实意义。她认为路遥是凭借对文学的敏感、对普通人的持久关注,在作品中塑造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典型,作品中的人物即社会群体的缩影。这部作品不仅让读者解读社会、剖析现实,更把坚韧乐观、永不停息的奋斗精神融入了民族品格之中。
张艳茜教授通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彩解读,让我们了解到路遥先生在《平凡的世界》创作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。深切感受到他坚韧不拔、朴实无华、孜孜以求的人格魅力和他走过的从平凡到不平凡的人生之路。(刘乐)
【人物简介】张艳茜,黑龙江省绥化市人。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。出版长篇评传《平凡世界里的路遥》《路遥传》,出版散文集《远去的时光》《城墙根下》《从左岸到右岸》《心中有她就属于你》《走在西安大街上》5部,出版长篇《貂蝉》《和亲之路》,有作品发表在《光明日报》《新华文摘》《中国作家》等报刊。曾任《延河》文学月刊常务副主编、陕西省米脂县政府副县长(挂职)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陕西省“四个一批”人才。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研究员。陕西省政府优秀编辑奖、柳青文学奖、西安市社科奖获得者。现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、社科院首席专家。